很有趣
其經典的例子就是囚犯困境。
囚犯困境是一個非零和賽局。
大意是:一個案子的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,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,如果你招供,而對方不招供,則你將被立即釋放,而對方將被判刑10年;
如果兩人均招供,將均被判刑2年。
如果兩人均不招供,將最有利,只被判刑半年。於是兩人同時陷入招供還是不招供的兩難處境。
但兩人無法溝通,於是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,都依據各自的理性而選擇了招供,這種情況就稱為納許均衡點。
這時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是與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不一致的。
基於經濟學中「理性經濟人」的前提假設,兩個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是坦白招供,
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從而均被判刑半年就不會出現。
事實上,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兩年的結局被稱作是「納許均衡」(也叫非合作均衡),
換言之,在此情況下,無一參與者可以「獨自行動」(即單方面改變決定)而增加收穫。
圖文選自維基百科
要有最大的利益:
1. 強大的溝通互信基礎
2. 強大的報復力
如果不是這兩個原因,人類不會做,最有利的判斷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